鎏金六拏具天人、獅王、象王
鎏金 Gilt
西藏 Tibet
15世紀 15th Century
H:60.5 cm
西藏 Tibet
15世紀 15th Century
H:60.5 cm
佛陀造像背後的各種莊嚴背光,若是以六種生靈作為裝飾,則稱作「六拏具」,根據《佛說造像量度經》的記載,各有其形象(六波羅密)等方面的表徵。一、伽噌拿,漢語為大鵬,慈悲之相;二、布囉拿,漢語為鯨魚,保護之相;三、那囉拿,漢語為龍子,救度之相;四、婆囉拿,漢語為童男,福資之相;五、舍囉拿,漢語為獸王,自在之相;六、救囉拿,漢語為象王,善師之相。
因為六者都是以“拿”字結尾,故統稱為“六拿具,同名六拏具。當信眾觀賞背光所具備的六種莊嚴時,同時也領受了圖像背後所表徵的吉祥象徵與六度的各種佛教祥瑞表徵。
如本件工藝精湛第四組莊嚴為童子,梵語稱作「婆囉拏」,表示福資之相,六度中象徵精進度(毗梨耶波羅密)。造像呈現童子騎乘吉祥麒麟,雙手向上承托寶樑的造型。第五組莊嚴為獸王(獅子),梵語稱作「舍囉拏」,表示自在之相,六度中象徵持戒度(尸羅波羅密)。在藏傳佛教造像中一般呈現具有鬃毛的雪山獅子造型。第六組莊嚴為象王,梵語稱作「救囉拏」,表示善師之相,六度中象徵忍辱度(羼提波羅密)。造像呈現一頭身具福態,背披錦緞坐墊的大象造型。